苏州本地宝 > 资讯快递 > 动态 > 苏州市社会救助咨询及救助热线
苏州市社会救助咨询及救助热线
2024-11-05 14:36【我要纠错】

【导语】:本地户籍申请人可向户籍所在地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或经授权(委托)的村(社区)提出书面申请。申请“省内通办”涉及的认定条件、救助待遇等政策,以户籍地规定为准。

  苏州市社会救助咨询及救助热线

  

  苏州市低收入人口认定基本条件

  苏州市户籍。家庭收入符合相关规定。特困人员:收入总和低于本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低保对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月收入低于本市低保标准;低保边缘家庭: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月收入不高于本市1.5倍低保标准;其他困难家庭: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月收入不高于本市2倍低保标准;支出型困难家庭: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年收入低于上年度本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收入扣减认定的医疗、教育、残疾康复和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后,人均低于本市年低保标准。

  家庭财产状况符合相关规定。具体条件详见:《关于开展苏州市低收入人口认定和动态监测工作的通知》(苏政民规[2021]4号)、《苏州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苏政民规[2021]3号)、《苏州市特困人员认定办法》(苏政民规[2022]3号)等。低收入人口享受哪些救助待遇?

  低收入人口认定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别享受生活救助、临时救助或专项救助(以各相关部门规定为准)。

  低收入人口申请认定

  (1)本市户籍申请办法:申请人可按属地管理原则,向户籍所在镇(街道)提交书面申请。

  (2)社会救助“省内通办”:户籍在省内其他地市,但居住在苏州且持有本市居住证的困难群众(有家庭成员在户籍地居住的不适用),可在本市居住地镇(街道)社会救助服务窗口或通过“苏易助”移动端应用申请社会救助,户籍所在地经办管理机构办理。申请“省内通办”涉及的认定条件、救助待遇等政策,以户籍地规定为准。

手机访问 苏州本地宝首页

  • 苏州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待遇

    本地户籍申请人可向户籍所在地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或经授权(委托)的村(社区)提出书面申请。申请“省内通办”涉及的认定条件、救助待遇等政策,以户籍地规定为准。

  • 苏州最低生活保障救助申请材料

    本地户籍申请人可向户籍所在地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或经授权(委托)的村(社区)提出书面申请。申请“省内通办”涉及的认定条件、救助待遇等政策,以户籍地规定为准。

  • 苏州最低生活保障救助申请认定

    本地户籍申请人可向户籍所在地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或经授权(委托)的村(社区)提出书面申请。申请“省内通办”涉及的认定条件、救助待遇等政策,以户籍地规定为准。

  • 苏州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认定条件

    本地户籍申请人可向户籍所在地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或经授权(委托)的村(社区)提出书面申请。申请“省内通办”涉及的认定条件、救助待遇等政策,以户籍地规定为准。

  • 苏州最低生活保障救助申请指南

    本地户籍申请人可向户籍所在地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或经授权(委托)的村(社区)提出书面申请。申请“省内通办”涉及的认定条件、救助待遇等政策,以户籍地规定为准。

  • 苏州市全面提高社会救助和困境儿童保障标准

    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从2023年7月1日起,全面提高我市2023年度社会救助和困境儿童保障标准。

  • 2024中国京剧艺术普通纪念币发行公告

    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24年11月19日发行中国京剧艺术普通纪念币一枚。中国京剧艺术普通纪念币面额为5元,直径为30毫米,材质为黄铜合金,发行数量为6000万枚。

  • 苏州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待遇

    本地户籍申请人可向户籍所在地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或经授权(委托)的村(社区)提出书面申请。申请“省内通办”涉及的认定条件、救助待遇等政策,以户籍地规定为准。

  • 苏州最低生活保障救助申请材料

    本地户籍申请人可向户籍所在地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或经授权(委托)的村(社区)提出书面申请。申请“省内通办”涉及的认定条件、救助待遇等政策,以户籍地规定为准。

  • 苏州最低生活保障救助申请认定

    本地户籍申请人可向户籍所在地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或经授权(委托)的村(社区)提出书面申请。申请“省内通办”涉及的认定条件、救助待遇等政策,以户籍地规定为准。

  • 苏州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认定条件

    本地户籍申请人可向户籍所在地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或经授权(委托)的村(社区)提出书面申请。申请“省内通办”涉及的认定条件、救助待遇等政策,以户籍地规定为准。

  • 苏州最低生活保障救助申请指南

    本地户籍申请人可向户籍所在地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或经授权(委托)的村(社区)提出书面申请。申请“省内通办”涉及的认定条件、救助待遇等政策,以户籍地规定为准。

  • 热门推荐